“当前,华菱加快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,把现代物流定位为“1+5”产业布局的支撑性产业,正在抓紧制定水运物流发展规划,努力构建水运湘军的龙头企业。2012年华菱水运物流量为1600万吨,今年将达到2000万吨。”在8月中旬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沙海关开展的工作会商中,华菱集团董事长兼湘钢总经理曹慧泉如是指出。同时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也了解到,湘钢水运年创效能力已经达到6.6亿元。
从2004年起,湘钢就开始有意识地发展水运物流。不过,当时的发出点仅仅是为了规避铁路运力紧张的“瓶颈”制约。当意识到水运与铁路运输相比,更能创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时,湘钢发展水运的步伐迈得更大了。
湘钢水运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步:
第一步,酝酿起步源于企业需求驱动。钢铁企业采购的资源量大、布局广、物流运输距离长。湘钢每年的采购量约为1800万吨~2000万吨,平均运距在1000公里以上。华东等沿海地区也是湘钢产品重要的销售区域,此外还有海外出口。水运对湘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,向宽厚板,特别是超宽超厚板拓展,发挥着运输保障作用。作为内陆型企业,物流成本高是先天性劣势,与沿海钢铁企业相比,湘钢每吨钢运费要高出150元左右。要想降低这一成本,必须改变以铁路为主的物流运输格局。
湘钢发展水运,具有良好的资源支撑。依托湘江和长江这两条黄金水道,可以便利地实现通江达海。此外,水运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趋势,当地政府对湘江水运也有长远的规划构想,这些都为湘钢发展水运物流提供了重要契机。
第二步,水运规模的快速发展。湘钢首先积极开拓渠道,布设水运的网、线、点,在长江沿线和江浙沿海选择战略合作港口,开发航线。上海的罗泾港,江苏的南通港、江阴港、南京港等,都是湘钢使用的重要港口。
其次,湘钢建立了水运队伍,主要是借助社会资源,与一些船运公司形成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,对湘钢水运物流的能力提供支撑。有关人士认为,如果自已建立船队,运行成本将很高,加之水运面广线长,所涉及的方面较多,湘钢也缺乏这一类经验。但在与船运公司的合作上,湘钢有自己的优势,资源量大并且稳定均衡。
再其次,湘钢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。湘钢最早只能使用湘潭市航运公司的铁牛埠码头发运产品,开始时年发运能力只有几万吨,经组建股份制公司扩建后,年发运能力提升到上百万吨。现在,湘钢生产区沿湘江共有4座码头,包括湘钢和华菱参股的顺通、顺达两座卸矿码头,可通过料线把矿石直接卸进湘钢的料场。湘钢自建用于宽厚板发运的顺祥码头紧邻两个宽厚板生产厂,装船十分方便。同时,湘钢在岳阳港也拥有中转能力,日可过驳矿石4万吨、钢材1万余吨。
此外,他们还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管理水运物流,建立了在途产品信息系统,每艘船装有GPS定位系统,产品从出库开始到发运之后的每一个环节,都实现了跟踪掌控,过程清晰。
9年时间,湘钢水运从无到有,从年运量不过区区几万吨到上千万吨,且与铁路运输份额相当,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。与铁路运输相比,靠水路运输800万吨进口矿,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5.6亿元;产品水运外发创效也在1亿元以上,同时还扩大了产品销售半径,使湘钢产品的运距得到大大延伸。近几年,湘钢通过优化物流运输方式,每年所降低的成本都不低于1亿元。湘钢水运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,带动了整个湘江流域和湘潭市的水运业发展。
第三步,巩固成果,面向未来。曹慧泉曾表示,水运物流因其运量大、成本低、能耗省、占地少、对资源占用小、环境污染少等,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取代的优势和发展潜力。“一条3000吨的船,其运载量基本上能超过一列火车,相当于120辆汽车,这代表着水运物流的能源消耗大概只有铁路的1/3,只有公路的1/10,其运输成本相应亦较低,特别适合大宗物流。”在曹慧泉看来,如何借助湖南发展水运的宏图构想,把湘钢水运进一步做大做强,从单纯地为企业服务降低物流成本,到“走出去”为社会服务创造效益,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水运物流产业,正是湘钢水运的发展空间,也是湘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发力点。